人说山西好风光,演唱:郭兰英。
《人说山西好风光》是张棣昌谱曲,乔羽作词,郭兰英演唱的一首山西民歌,是电影《咱们村里的年轻人》的插曲,创作于1959年,20世纪60年代开始响遍大江南北,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,把山西民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。
1958年,电影《咱们村里的年轻人》准备开拍,张棣昌随摄制组来到山西省娘子关及汾阳峪道河沿线采风。那一带风光优美,民风淳朴。山西本来就是民歌的海洋,有谱可查的民歌就达两万余首。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的《唐风》和《魏风》,大都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。如《击壤歌》和《南风歌》,相传是舜时歌唱运城盐池和人民生活关系的民歌。尤其是汾阳地秧歌曲调优美,委婉动听,感情真挚,丰富生动,极富浓郁的乡土气息,张棣昌在创作时大量借鉴了当地的民歌和地方戏剧素材。这些素材的收集,为歌曲打上了鲜明的地方特色烙印。
背景图片为:
师家沟村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(1767年),相传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,两百多年间,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,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、家族式的综合体。
师家沟村的地形地貌与建筑特点巧妙结合,村内的建筑依山就势,北高南低,三面环山,南边临河,避风向阳,布局错落有致,鳞次栉比,呈阶梯形状排列,符合传统的风水观念。
师家沟村依靠黄土高原的山坡沟地形态,顺势构思,设计巧妙,气势雄峻,在已知的北方与山西民居中,是稀世的经典版本。村内的主体建筑有主院13座,附院31座,窑洞258孔,房屋108间。
师家沟村最突出特点就是巧妙利用空间,整个村落既有水平方向的空间穿插,又有垂直方向的空间渗透,充分体现出丘陵沟壑区依山就势、窑上登楼的特点,又融入平原地带多进四合院的空间布局。
村内的建筑除了主院还包括祠堂、学堂、药房、磨房、盐店、染坊、当铺、牌坊、庙宇乃至马圈、厕间等附属建筑。这些建筑完善了村庄的功能,使得村庄不仅适合居住,还能满足生产活动。
师家沟村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北方与山西民居特色,由造型不同的楼门、屏门、园门、耳门、偏门以及暗洞贯穿相联,形成了楼上楼、院中院、房套屋、门连门的奇异布局。
村内有一条用长方石条铺成的人行道,连接村内的大多数主要建筑。这条路长达约一千五百余米,且处处与排水道接通,以方便将雨水顺利排出,所以才会有“下雨半月不湿鞋”的说法。
尤为著名的是,师家沟村内的建筑细部装饰精美,雕刻在门楼、走廊、过道上的各种木雕、砖雕、石刻题迹等文物古迹均保存完好,可以说是清代乡风民俗的集中体现。
师家沟村因位于偏僻的山区之中,因而在数百年的动荡中得以幸存下来,保存了清代以来的建筑特点以及民间风俗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2008年,山西省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
评论